新聞報報141 – 竹圍漁港戲水遭海流拉出外海,三人拉一個救生圈獲救

消防局竹圍分隊晚間6時33分接獲民眾報案,在大園區竹圍漁港接近旋轉餐廳的外港,有三名民眾被海流拉出外海,無法自行游上岸。消防人車在7時11分將民眾全數救上漁船。

初步了解是三個人在岸邊玩水,不慎遭海浪帶離海岸,三個人拉著一個救生圈但回不到岸邊,離岸80公尺。獲救三人分別是66歲陳男、34歲陳姓女性及7歲曾姓男童。

新聞報報131 – 在海邊戲水看到方塊波浪要趕緊逃命

海浪是風吹起的,#而方形波浪是由兩種不同方向的海浪碰撞而成的,當兩種不同的天氣模式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時,這種格子狀的波浪就可能出現。

儘管從岸上看,這種非平行的波浪看起來很有趣,#但它們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形成高達3米的大浪,讓人難以掙脫或辨識方向。

新聞報報88 – 翡翠灣海水浴場戲水,54歲男玩橡皮艇遭浪捲走

新北市萬里區翡翠灣海水浴場昨日下午1時許驚傳溺水案,當時李姓男子與家人推著橡皮艇在海中遊玩時,突然遭海浪捲至離岸約10公尺處,孩子們則順著被浪打回的船艇回岸際並求救。

萬里分隊獲報,在5分鐘內隨即派員趕抵,到場時發現有民眾正在為其實施CPR急救,但送往醫院還是回天乏術。

新聞報報67 – 三外籍生外澳戲水,疑遭離岸流捲走一失蹤

花蓮慈濟科技大學七名外籍生近日到宜蘭外澳海邊戲水,有三人疑被「離岸流」捲到外海,一名烏克蘭女大生自行游上岸,二名印尼男大生體力不支游不回來,其中一人後來由民間救難船救起,另一人失去蹤影。

宜縣消防局下午一點一分獲報,出動特搜大隊等到場救援,一點三十八分,在海面上漂浮的二十二歲男大生被民間救難船救上來。

新聞報報24 – 綠島遊客SUP立槳遭浪帶離500米,海巡動員民船接力救援​

綠島6/5號下午5:30分,6名外地遊客在中寮港外利用SUP立槳海上划行,不料受風向洋流影響,逐漸偏離既定航線,被帶離至岸際約500米遠,因體力耗盡無法划回岸際,只好趕緊向消防報案。​

當地漁船與海巡、消防與海上救生協會在半小時後發現陳姓教練等6人,並順利救援上船。海巡署呼籲,海上發生危難可立即撥打118,海巡將立即派員馳赴救援。​

新聞報報2 – 戲水回程少一人!烏克蘭遊客金山海上漂,海巡及時救回​

同一日下午,有3名年約20多歲外籍遊客前往金山區神秘海岸戲水,原2男1女出海,回程時卻少了1名男子。岸巡人員組成搜救小組在附近海域搜救,發現男子漂浮在燭台嶼附近的海域上,通報海巡船艇將其接回。​

回顧大武崙沙灘溺水事件:縮小戲水範圍、​​​​​​​增加人力配置,就不會發生溺水了嗎?

任何一個沙灘戲水都會有風險,政府也不可能每個沙灘都派駐人力管制。政府應該提供富有教育意義的知識,幫助人民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安全、認識環境資訊、又或是提供技能上面的學習課程,這些都會比一張「危險水域」告示更實際。

破除多數溺水事件的迷思:原來都是自己造成的?

梅雨季結束了,炎熱的夏天來臨,玩水消暑本是日常,但對應的環境風險不可不知。如果你沒有判斷環境風險的能力,那至少要有風險意識的知覺。學習水域安全常識,保護好自己安全;你可以救了別人,也可以救到自己。

海邊戲水的環境風險判讀》離岸流、潮汐與漲退潮

海岸線的兩邊有浪有白花,但唯獨這塊沒有,看起來無風無浪很平靜,其實就代表那裡有「離岸流」。如果本身不會游泳或是無法靠個人能力游回岸上,找時機點呼叫求援,或是想辦法用最省力的方式在海面上撐著(水母漂或仰漂),等待救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