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上活動】橫渡日月潭安全完賽守則|如何克服開放水域恐懼、水中自救技巧練習、魚雷浮標使用方式、抽筋自解怎麼做

提醒:1、防曬一定要做,最好做物理性防曬。2、大會規定戴發放的制式泳帽,所以不用自己帶泳帽。3、發生狀況時脫下泳帽揮舞,救生員看到就會靠過去,不要怕丟臉。4、尿急只能在水裡尿,但沒經驗的人因為水壓大不容易尿出來,可以事前到開放水域練習。5、1公尺內的表層水跟下方較深層的水水溫溫差可能高達5度,下水前一定要先暖身。6、用蛙腳夾水要注意,不要踢到別人、也不要被別人踢到。7、結伴同游比較安全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踩水一直浮不起來怎麼辦?三大原因讓你維持浮在水面,但最重要的不是浮起來,而是這件事!

踩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呼吸和呼救,這兩件事其實不需要一直保持頭在水面上,實際上只需要能維持10~15秒即可。

這些時間已經足夠讓你觀察四周環境,判斷與岸邊的距離、是否有可以抓住的浮具、以及觀察是否有人可以呼救。

接下來,你要麼游回岸邊,要麼就躺著放鬆仰漂,等待救援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不是仰漂也不是水母漂,會這招,在游泳池戲水絕對不會溺水!

4~5歲的小朋友身高通常都沒有120公分,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能夠掉到水裡後靠自己能力游回岸上的人,絕對小於1%!因為4~5歲的小朋友通常是沒什麼游泳能力的。因此,剛開始上游泳課,只要你能把頭放到水裡面之後,教練接下來教的動作應該就是韻律呼吸。

橫渡日月潭安全完賽守則|如何克服開放水域恐懼、水中自救技巧練習、魚雷浮標使用方式、抽筋自解怎麼做

如果遇上各種狀況導致無法繼續挑戰,暫且撤退絕對不是認輸,只是在為下次挑戰做好更多的準備!泳渡日月潭也是,每年都有機會重返榮耀。你只需做好準備,盡力而為。小提醒:防曬一定要做、發生狀況時脫下泳帽揮舞、1公尺內的表層水跟下方較深層的水水溫溫差可能高達5度、結伴同游比較安全。

【防溺教育迷思6】 – 自救是最後手段,「防溺」才是重點

防溺觀念的重要性不亞於水中自救技巧,甚至各需要提前去學習。畢竟我們都從小就會被父母帶去溪邊海邊玩,但無論是體能、游泳能力可能都還沒達到能夠水中自救的標準。
避開意外發生的可能,就是防範溺水最好的方法。很幸運的是:學習這些內容前你不用會游泳,甚至怕水恐水都沒關係,因為這些都是不下水就能學習的知識。

【防溺教育迷思5】 – 水中自救不重要,「在哪都會游泳」才重要

我相信多數的家長送孩子去學游泳,是希望他能夠安心開心的玩水,不會發生溺水狀況且能確保自己的安全。而能夠安心開心玩水的前提,其實就是「在哪都會游泳」,那自然就沒有「水中自救」的需求。

因為多數的人之所以會發生溺水,90%的原因真的就只是他不是「真的會游泳」而已,而是「以為自己會游泳」。

【防溺教育迷思4】 – 「著衣游泳」是最不重要的體驗

如同之前系列文「【防溺教育的迷思3】 – 學過水中自救不代表溺水時能反應」曾提到:「練習不夠,學而無用」。在著衣游泳的項目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著衣落水固然是一種常見的溺水意外情況,但擁有穿泳衣能自行脫困、漂浮移動的自救能力,才是最重要的大前提啊!

【防溺教育迷思3】 – 學過水中自救不代表溺水時能反應

儘管防溺自救技巧開始在游泳課程上盛行,也越來越多單位重視水中自救技巧。可是只是「有學過」、「有練過」,那真的不夠!
學過水中自救不代表溺水時能反應,只有紮實的反覆練習,才有可能在危急時刻化險為夷。

新聞報報132 – 台中19歲少年落水溺斃!換位置失足魂斷大排水溝

台中大里一名19歲鄭姓高三生與5名同學一起到中投東路三段福德宮旁河堤旁釣魚,期間不慎失足落水失蹤。雖然最後順利找到人,但鄭生已無生命跡象,送醫搶救不治。

據了解,鄭姓高中生就讀的學校正好舉辦校慶,下午活動結束後,鄭生與同學共6人相約到河堤邊釣魚。期間鄭生疑似為了更換位置失足掉進大排水溝,由於現場水深約2米,同學不敢下水,連忙報案求救。

新聞報報130 – 新北3緬甸高職生賭「游過新店溪給1千元」,1人失蹤不明

警消指出,失蹤者為22歲緬甸籍板姓男子,他與3位同鄉來台就讀新北永和某高職。昨晚間9時,4人買啤酒、滷味到永和綠光公園喝酒聊天,其中1位女同學因有睡意,於事先返回學校宿舍。

另2名男同學與坂男打賭,「如果你游到對岸,就給你1千元」,2名男同學先行跳水游到對岸台北市,再步行返校,不料卻未見到坂男。連忙跑回原處尋找,僅發現板男的衣物及手機,卻沒有看到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