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防溺教育迷思6】 – 自救是最後手段,「防溺」才是重點
防溺觀念的重要性不亞於水中自救技巧,甚至各需要提前去學習。畢竟我們都從小就會被父母帶去溪邊海邊玩,但無論是體能、游泳能力可能都還沒達到能夠水中自救的標準。
避開意外發生的可能,就是防範溺水最好的方法。很幸運的是:學習這些內容前你不用會游泳,甚至怕水恐水都沒關係,因為這些都是不下水就能學習的知識。
防溺觀念的重要性不亞於水中自救技巧,甚至各需要提前去學習。畢竟我們都從小就會被父母帶去溪邊海邊玩,但無論是體能、游泳能力可能都還沒達到能夠水中自救的標準。
避開意外發生的可能,就是防範溺水最好的方法。很幸運的是:學習這些內容前你不用會游泳,甚至怕水恐水都沒關係,因為這些都是不下水就能學習的知識。
我相信多數的家長送孩子去學游泳,是希望他能夠安心開心的玩水,不會發生溺水狀況且能確保自己的安全。而能夠安心開心玩水的前提,其實就是「在哪都會游泳」,那自然就沒有「水中自救」的需求。
因為多數的人之所以會發生溺水,90%的原因真的就只是他不是「真的會游泳」而已,而是「以為自己會游泳」。
炎炎夏日來臨,大家一定非常想要去溪邊海邊玩水消暑。不過,如果我們的能力跟不上對應的環境風險,就極有可能在意外發生時發生不可挽回的憾事。學習克服水深的恐懼、在踩不到底的地方游泳、並保持一定的續航力,才有辦法在娛樂過程中玩得開心、玩得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