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救技巧解析】游泳池意外落水練習:反射性鼻子吐氣、控制鼻孔朝上時吐氣、水中翻滾

很多人在海邊或游泳池玩水時,難免會不小心意外落水。如果掉入湖泊、海洋或游泳池,鼻子進水的情況很容易導致嗆水。

因此,我們將介紹如何在游泳池中練習「反射性鼻子吐氣」,以便在意外落水時減少嗆水的機率。

新聞報報166 – 汐五高架自撞翻落6層樓基隆河,26歲駕駛幸運脫困送醫

國道1號汐五高架今天清晨5時許,驚傳轎車自撞護欄自6層樓高度墜落基隆河,幸好救援隊伍趕抵時,26歲魏姓駕駛已自行脫困。

警、消趕抵時,26歲魏姓男子已自行脫困游到岸邊,沒有明顯外傷,聲稱車內只有他1人,因疲勞駕駛一時恍神發生事故。

【溺水意外解析】男大生桃園復興野溪玩水卡暗流不幸溺斃|宇內溪真的有暗流嗎?

通過這次事件提醒大家,在水域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。以下是幾點建議:1. 穿著救生衣:無論水域的水流狀況如何,穿著救生衣都是保障安全的基本措施。2. 結伴同行:與朋友一起活動,出現意外情況時能互相協助。3. 了解水域特性:事先了解所遊玩的水域的水流和深度情況,避免危險。

【戲水安全】意外落水後,為什麼會常常卡在溪流中無法上岸?溪流中的常見危險水流:翻滾流、漩渦流

翻滾流和漩渦流都是水域活動中需要注意的現象。在不同的水流狀況下,包包的行為和人的安全都會受到影響,因此在溪邊活動時,必須根據現場的水流狀況來判斷潛在的危險。

【戲水景點開箱】新竹人的玩水勝地:新月沙灣|免費停車、盥洗、沖腳一應俱全|海平面日落

1、玩水前一定要查”潮汐”。重點不是漲退潮的時間,而是你要知道現在玩的時間到底是漲潮還是退潮?潮差是大還是小?因為你才會知道現在邊玩水是越來越深、還是越來越淺。2、海中有消波塊,在入口正前方跟左側玩水區都有,請特別小心注意!畢竟我們的皮膚很脆弱,撞到刮到可能就會破皮流血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溺水時緊張就會浮不起來嗎?錯!人在水裡會浮起來是靠「這個」!

人能浮起來的原因在於身體裡的氣。即使因緊張或身體狀況影響浮力,最重要的關鍵仍在於氣的量。

因此,若不慎落水也無需過度焦慮,只要勤加練習換氣和漂浮自救技巧,在面對真實狀況時才能化險為夷,提高獲救的可能性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不是仰漂也不是水母漂,會這招,在游泳池戲水絕對不會溺水!

4~5歲的小朋友身高通常都沒有120公分,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能夠掉到水裡後靠自己能力游回岸上的人,絕對小於1%!因為4~5歲的小朋友通常是沒什麼游泳能力的。因此,剛開始上游泳課,只要你能把頭放到水裡面之後,教練接下來教的動作應該就是韻律呼吸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如何有效應對意外落水情況: 水母漂與仰漂、以及最重要的轉換技巧

在面對意外掉入水中的情況時,掌握水母漂和仰漂這兩種基本的漂浮自救技巧至關重要。通過持續的練習和技巧提升,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,確保自身安全。希望大家在夏天的水上活動中能夠保持警覺,享受玩水的樂趣同時也懂得如何應對潛在的危險,讓每次的出遊都能安全又愉快。

新聞報報154 – 女童墜河溺水4分鐘昏迷,同伴以為在玩又笑又跳

事件發生在8月25日,當時3名女童在水邊玩耍,其中一人不慎摔入水裡,同伴邊在岸上看著她的情況,不時喊著「上來」,但似乎沒有意識到她是上不來。

而後,落水女童逐漸失去意識。所幸後來有大人行經發現,一名男子之後跳入水中將女童跳起,當時女童已經溺水大約4分鐘。

新聞報報129 – 花蓮強震魚池掀浪釣客落水,他抱小冰箱載浮載沉撿回一命

東部強震發生,當下花蓮一處露天魚池掀起波浪而落水。由於水池深度超過一般人身高,該名落水釣客抱著釣魚用小冰箱載浮載沉,一旁釣客見狀伸長竿讓落水釣客抓握,並將人拉上岸。

釣客受訪時說:魚池中的水,也被搖成波浪型,許多釣客器材也都掉到水中。掉落魚池的釣客不太會游泳,還好有抱住冰箱,不然人一定會滅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