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報報169 – 彰化女墜大排奇蹟生還!消防研判「仰漂」一公里為關鍵

彰化縣有民眾於發現一名女子在大排中載浮載沉,警消隨即趕抵現場,將人攔截吊掛上岸。當時婦人是從7米高處掉落大排,水深至膝蓋處。

根據消防人員研判,女子落水後雖然漂了將近1公里,超過20分鐘,但她以「仰漂」方式在水裡漂浮,這也是溺水自救的最基本方式,爭取了寶貴的救援時間。

【防溺自救游泳教學】抬頭蛙一直沉下去怎麼辦?三階段技巧練習:抬頭蹬牆漂浮→趴著做仰漂→腳拖地抬頭游泳

游抬頭蛙時,身體需要有足夠的氣,手要用力划水,腳則要夾水得當。這三個動作需要找到一個動態平衡,人才可以有效率的游動。這三個練習能夠幫助你檢查自己在游抬頭蛙時,身體氣量是否充足、手的划水是否有力、腳的夾水是否有效率。

【戲水安全】意外落水後,為什麼會常常卡在溪流中無法上岸?溪流中的常見危險水流:翻滾流、漩渦流

翻滾流和漩渦流都是水域活動中需要注意的現象。在不同的水流狀況下,包包的行為和人的安全都會受到影響,因此在溪邊活動時,必須根據現場的水流狀況來判斷潛在的危險。

【戲水景點開箱】新竹人的玩水勝地:新月沙灣|免費停車、盥洗、沖腳一應俱全|海平面日落

1、玩水前一定要查”潮汐”。重點不是漲退潮的時間,而是你要知道現在玩的時間到底是漲潮還是退潮?潮差是大還是小?因為你才會知道現在邊玩水是越來越深、還是越來越淺。2、海中有消波塊,在入口正前方跟左側玩水區都有,請特別小心注意!畢竟我們的皮膚很脆弱,撞到刮到可能就會破皮流血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溺水時緊張就會浮不起來嗎?錯!人在水裡會浮起來是靠「這個」!

人能浮起來的原因在於身體裡的氣。即使因緊張或身體狀況影響浮力,最重要的關鍵仍在於氣的量。

因此,若不慎落水也無需過度焦慮,只要勤加練習換氣和漂浮自救技巧,在面對真實狀況時才能化險為夷,提高獲救的可能性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不是仰漂也不是水母漂,會這招,在游泳池戲水絕對不會溺水!

4~5歲的小朋友身高通常都沒有120公分,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能夠掉到水裡後靠自己能力游回岸上的人,絕對小於1%!因為4~5歲的小朋友通常是沒什麼游泳能力的。因此,剛開始上游泳課,只要你能把頭放到水裡面之後,教練接下來教的動作應該就是韻律呼吸。

【自救技巧解析】如何有效應對意外落水情況: 水母漂與仰漂、以及最重要的轉換技巧

在面對意外掉入水中的情況時,掌握水母漂和仰漂這兩種基本的漂浮自救技巧至關重要。通過持續的練習和技巧提升,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,確保自身安全。希望大家在夏天的水上活動中能夠保持警覺,享受玩水的樂趣同時也懂得如何應對潛在的危險,讓每次的出遊都能安全又愉快。

新聞報報158 – 花蓮新城海邊4孩童戲水2落水,「游到沒力」海面上載浮載沉漁船救援

4名小朋友都住在秀林鄉,9/14號早上到海邊玩。到了下午海域風浪變大,一個大浪把其中1個小朋友打落海中,哥哥見狀立刻跳到海中,想要游回岸邊但游到沒力氣。

海巡署、消防局下午2時20分接到報案,目視小朋友距岸邊約40公尺。因浪高無法下橡皮艇,於2時40分聯絡漁業電台進行廣播,剛好附近有作業漁船,順利把2名小朋友救起。

新聞報報132 – 台中19歲少年落水溺斃!換位置失足魂斷大排水溝

台中大里一名19歲鄭姓高三生與5名同學一起到中投東路三段福德宮旁河堤旁釣魚,期間不慎失足落水失蹤。雖然最後順利找到人,但鄭生已無生命跡象,送醫搶救不治。

據了解,鄭姓高中生就讀的學校正好舉辦校慶,下午活動結束後,鄭生與同學共6人相約到河堤邊釣魚。期間鄭生疑似為了更換位置失足掉進大排水溝,由於現場水深約2米,同學不敢下水,連忙報案求救。

新聞報報130 – 新北3緬甸高職生賭「游過新店溪給1千元」,1人失蹤不明

警消指出,失蹤者為22歲緬甸籍板姓男子,他與3位同鄉來台就讀新北永和某高職。昨晚間9時,4人買啤酒、滷味到永和綠光公園喝酒聊天,其中1位女同學因有睡意,於事先返回學校宿舍。

另2名男同學與坂男打賭,「如果你游到對岸,就給你1千元」,2名男同學先行跳水游到對岸台北市,再步行返校,不料卻未見到坂男。連忙跑回原處尋找,僅發現板男的衣物及手機,卻沒有看到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