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溪溫泉活動風險控管:行前必備知識與裝備經驗談
野溪溫泉在今年疫情影響下,成為冬天非常熱門的戶外行程之一,除了自身的服裝與食物補給之外,我們可依據行程的目的及同行友人的能力,挑選攜帶符合需求的裝備前往。有些裝備會因地點環境狀況不同會有所差異,但有些裝備是必須的,備而不用總比遇上萬一來的好。
野溪溫泉在今年疫情影響下,成為冬天非常熱門的戶外行程之一,除了自身的服裝與食物補給之外,我們可依據行程的目的及同行友人的能力,挑選攜帶符合需求的裝備前往。有些裝備會因地點環境狀況不同會有所差異,但有些裝備是必須的,備而不用總比遇上萬一來的好。
夏天豐水期且容易午後雷陣雨,在溪床紮營的風險相對冬天高很多。社會大眾應當懂得如何判斷天氣資訊、瞭解水域安全觀念、學會水中自救技巧,政府也不要只會一味的立禁止告示牌來嚇阻民眾。
多數人去溪邊或海邊戲水並不會穿著救生衣,但救生衣卻是最能保護自己的浮具之一。根據救生協會調查,釣客落水若穿著救生衣,九成以上可獲救;不穿救生衣則致死率高達七成。
溪邊是台灣溺水意外發生機率最高的場域,學會判斷渦流、翻滾流與渦流,瞭解渡溪技巧並觀察哪裡適合渡溪,並注意深潭瀑布與跳水安全,才能讓我們玩水無後顧之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