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澳海蝕洞受困事件:天氣判讀與沙灘行車技巧
對水域安全知識一知半解而做出錯誤的判讀,在不對的時間前往不對的水域從事活動,輕則徒增國家救援成本與救難人員風險,重則失去寶貴性命,留下傷心欲絕的親友。如果我們能從意外中學習關於天候觀測與氣象資訊軟體的操作,進而降低戶外活動的風險,就能更享受水域活動帶來的快樂與心靈上的放鬆,也不會因此造成他人的負擔。
對水域安全知識一知半解而做出錯誤的判讀,在不對的時間前往不對的水域從事活動,輕則徒增國家救援成本與救難人員風險,重則失去寶貴性命,留下傷心欲絕的親友。如果我們能從意外中學習關於天候觀測與氣象資訊軟體的操作,進而降低戶外活動的風險,就能更享受水域活動帶來的快樂與心靈上的放鬆,也不會因此造成他人的負擔。
水母漂雖然不比仰漂實用,但因為簡單易學,依然可被視為應該學習的入門水中自救技巧。
溺水的情境百百種,上述說明適用於大多數狀況,但並不表示我們會了仰漂就能應付所有溺水危機,還是得依據現場情形作臨場反應,才能夠幫自己化險為夷。
海岸線的兩邊有浪有白花,但唯獨這塊沒有,看起來無風無浪很平靜,其實就代表那裡有「離岸流」。如果本身不會游泳或是無法靠個人能力游回岸上,找時機點呼叫求援,或是想辦法用最省力的方式在海面上撐著(水母漂或仰漂),等待救援。
夏天豐水期且容易午後雷陣雨,在溪床紮營的風險相對冬天高很多。社會大眾應當懂得如何判斷天氣資訊、瞭解水域安全觀念、學會水中自救技巧,政府也不要只會一味的立禁止告示牌來嚇阻民眾。
溪邊是台灣溺水意外發生機率最高的場域,學會判斷渦流、翻滾流與渦流,瞭解渡溪技巧並觀察哪裡適合渡溪,並注意深潭瀑布與跳水安全,才能讓我們玩水無後顧之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