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導致停上游泳課,但比疫情更危險的是錯誤的游泳教育

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從二月底開始各校就依據教育部指示皆暫停各類大型活動、避免群聚感染,因此游泳課也一併因應政府措施暫緩上課至5月4日,後續視疫情發展再行評估。不僅如此,根據筆者在業界及網路社群觀察,大部份家長也都自主暫停小孩子游泳課,即便是個別教學也因為擔心場域環境安全,幾乎都將泳課延後或退費。

根據目前疫情情勢發展,似乎短期內大眾都會避免參加游泳課等群聚活動,但觀看清明連假“墾丁景點大街沙灘爆7萬人潮”的新聞資訊,我們可以發現海邊遊客依然眾多,小朋友與家庭也不在少數。

台灣處於一個熱帶與亞熱帶的國家,即便觀光產業受到疫情影響,夏天可以推測依然會有大量民眾去海邊溪邊消暑玩水。游泳課停課固然會增加今年夏天孩童溺水的風險,但台灣溺水事件居高不下的原因,追根究底還是游泳教育出了問題。

清明連假湧入大量戲水人潮

 

台灣游泳普及率這麼高,為什麼還這麼多溺水意外?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每年因為溺水意外身亡的人數至少有37萬,而台灣溺水人數曾高居全球不分年齡層第三;如果只統計0~14歲的數據,台灣還曾成為調查中國家的「第一」。另外從消防署2012~2017年的統計資料指出,台灣平均每年溺水身亡人數約在400人左右,而且逐年升高;溺水意外傷亡人數也曾高居國內「意外事故傷害死傷」第4大原因。

綜觀數據統計,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溺水人口還真不少,且多數是孩童。除了政府目前規範的游泳教育內容不符合實際狀況需求以外,家長的錯誤心態也是導致孩童游泳技巧「學而無用」的主因之一。

根據我在泳池擔任救生員及游泳教學的經驗,大部分送小孩來學游泳的家長大概都會問出以下問題:「我的小孩多快可以學會?」、「他可以再游得更快嗎?」、「他的蛙腳對嗎?自由式的手可以嗎?」。幾乎所有家長都會問類似的問題,但我從來沒有聽過家長詢問過「如果我的小孩戲水時發生溺水意外,這些技巧派得上用場嗎?」

如果家長只在乎小孩的”泳姿”跟”成績”、以及”多久可以學會”,而不在乎小朋友學的技巧能不能在出意外時派上用場,我們怎麼能期待這些游泳技能能確實防止小孩發生溺水意故。

消防署救溺勤務數據統計
消防署救溺勤務數據統計

 

設計符合實際狀況的游泳教育,看看荷蘭怎麼做

我在海邊執業救生員的那幾年,外國遊客總是能在海裡悠游自得,對於在踩不到底的開放水域游泳相當習慣。很多國家國土相當大,游泳池密度沒有像台灣如此密集,但溪流、湖泊、溝渠反倒是很多;也因為環境使然,讓這些外國人從小就習慣在開放水域游泳,跟台灣自然環境相像的荷蘭更成為游泳教育的專家。

90年代的荷蘭發生兩次大水災,當時迫使數十萬人撤離原居地,因此荷蘭政府有別於過往”跟水爭地”的態度,改為”與水相處”的治國策略,在游泳教育推廣的目標著重在幫助孩童「建立信心」和「享受水上娛樂」。游泳證書由政府委託國家委員會頒發(名為zwemdiploma,分成ABC三個等級),家長在孩子5歲以後就會自主幫小孩報名游泳課程,提前學會如何保護自己。

荷蘭的游泳教學內容是根據真實情況設計,不只要求游泳技巧,還包括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:

  • 溺水時一定踩不到底,所以要練習踩水技巧。
  • 意外落水時不會配帶蛙鏡,所以要練習在水裡張開眼睛、學習抬頭蛙
  • 發生意外時不會穿著泳衣,所以要練習著衣下水、體驗阻力游泳。
  • 短時間內沒人搭救的機率很高,所以要練習仰漂、獨自爬上橡皮艇。

透過這樣的教學內容,”預防溺水”只是游泳教育下的附加價值,重點在於培養小孩愛玩水的心,並在玩樂中學習到各類水中自救技巧。

 

游泳技巧只是基本,提升”水中自救”能力才是解決之道

目前台灣現行的游泳教育,只能讓我們在”踩得到底的游泳池”游泳,而且是在有”蛙鏡”的情形下。很多人對於”踩不到底”、甚至只是”比較深的泳池”游泳有無比的恐懼,即便是已經能長泳1000米以上的人,還是會在這種環境下對於自身的游泳技巧有所疑慮。

我詢問過一些荷蘭友人,荷蘭的游泳課每週上一堂課、平均要上一年才能通過最基礎的A課程,99%的荷蘭人都擁有最基本的A級證書;通過A課程也不代表多會游泳,只是你擁有最基本的自救能力。對比台灣許多游泳速成班,或是只在乎泳姿跟秒數的家長,荷蘭游泳課是學習真正在生活中遇到緊急裝況需要的技巧,而不是只是好看、讓家長可以拿來上網炫耀曬圖。

另外,除了水中自救技巧,讓孩子瞭解什麼是正確的水域安全觀念,在溪流、海邊遇到有人溺水時該怎麼應對處裡,這些都是在疫情期間可以在家教導小孩的內容,既實用又能確保他們在出意外時能保護自己。

讓孩子瞭解什麼是正確的水域安全觀念,既實用又能確保他們在出意外時能保護自己
讓孩子瞭解什麼是正確的水域安全觀念,既實用又能確保他們在出意外時能保護自己

結語:

夏天即將來臨,玩水的季節已經越來越靠近了。家長們除了要避免過度保護小孩、因為自己不瞭解而用「禁止」的態度來面對外,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、跟孩子一起學習成長,這才是以身作則跟親子教育的典範。

 

訂閱電子報,即時更新水域安全知識、水中自救技巧、課程活動體驗資訊,幫你出門玩得開心、玩得安心!

延伸閱讀 水中自救三大技巧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