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救人反而自己溺水(意外影片解析)

近期看到一支溺水意外影片,典型的「救人不成反出事」,實在是令人難過。

 

簡單說明影片內容:

1、路人甲不知什麼原因進入水中

2、游到木頭旁邊抓著木頭

3、想要回程時,因沒抓好木頭導致人掉入水中溺水

4、路人乙下水游過去想幫忙

5、路人甲抓住路人乙不放,導致兩人皆溺水

6、兩人沉入水中

 

在看蕉哥分析前,請大家先自行想想,這麼影片到底犯了哪些錯誤,以及應該如何避免意外發生。

這樣的思考有助學習記憶,在危機現場才能臨場反應。

 

這起意外之所以是悲劇收場,是因為溺者不知怎麼當溺者,救者也不知道怎麼救援,不然可能還有轉圜餘地。

 

「蛤~你說溺者也要會當溺者?」

 

這是當然的囉!學習怎麼等待別人來救你,也是一門學問。

而且這跟你會不會游泳 一 點 關 係 都 沒 有 !


一、溺者游泳能力有限

首先,看兩個人游泳的方式,就知道游泳能力都有限。

這裡指的「有限」,是指「只能戴蛙鏡在踩得到底的游泳池游泳」。

不管你能夠在游泳池游1000公尺甚至2000公尺不停,只要你不會抬著頭在開放水域游泳,游起來的動作都差不多像這個樣子。

 

二、下水者穿著不當

蕉哥可以大膽推測,路人甲以的褲子極有可能都是吸水的褲子

穿著褲子游泳踢水阻力變大,體力消耗當然也會變快。

下水者穿著不當
下水者穿著不當

 

三、抓浮具姿勢不對

我們可以觀察到路人甲抓著木頭時,手臂肌肉爆炸明顯(連畫質這麼差都看的出來),可見他撐得有多用力!

然而,我們都知道根據浮力原理:身體在水裡面越多,浮力就越大。

所以我們抓到會浮的浮具以後,應該怎麼做呢?

 

『抱著浮具躺著仰漂』

 

即便是穿著救生衣,趴在水面上也會對你的脖子造成負擔。因此,包含你的頭整個躺在水面上漂浮,就是最輕鬆簡單的方式。

路人甲就是因為是趴著抓著木頭,才會造成人不穩定一直晃到,最後失去平衡連救命浮具都漂走了。

即便後來木頭只漂離他不到一公尺,還是無法游過去,由此可見第一點的游泳能力有限 。

趴著抓著木頭,造成人不穩定一直晃到,最後失去平衡連救命浮具都漂走了
趴著抓著木頭,造成人不穩定一直晃到,最後失去平衡連救命浮具都漂走了

 

四、救者沒帶浮具下水

這個蕉哥應該也講了20000次了,即便是救生員也極少不帶浮具下水救人。

啊你說手邊沒有浮具,怎麼辦?

 

『那就不要下水啊!!!!!』

 

救人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「確保自己的安全」,接下來請謹記救生三原則。

 

『岸上救援先於下水救援』

『器材救援勝過徒手救援』

『團體救援優於個人救援』

 

以上守則路人乙有遵守了哪一點嗎?

沒有,所以他也一起溺水了。

路人乙直接從正面靠近路人甲,且沒有帶任何浮具
路人乙直接從正面靠近路人甲,且沒有帶任何浮具

 

五、救者沒先跟溺者確認狀況

影片中的路人乙直接游到路人甲旁邊,然後發生什麼事?

路人甲直接把路人乙拖進水裡,標準的溺者掙扎動作。

 

『他抓不到木頭你又游過去,那你就是那根木頭。』

 
 

如果是這個意外現場,路人乙推木頭給路人甲抱是比較合理的方式,甚至是等他昏迷再拉他上岸CPR都來的更好。

如果是有能力的救援者,會從後方接近溺者,將他的背頂起來仰躺呼吸,再用救生仰泳拖回岸上。

如果真的被溺者抓住,請直接吸一口氣往下潛。千萬不要像影片中的路人乙在想辦法掙脫,你掙脫不開的。
 
被溺者抓住怎麼辦? 直接吸一口氣往下潛
被溺者抓住怎麼辦? 直接吸一口氣往下潛

 

六、岸上民眾也不懂救援

在影片拍攝的兩分鐘內,沒有人做任何岸上救援行動,一直到路人甲乙都快沉下去了,才有人拿了一根不夠長的樹枝要給溺者抓。

在過程中,我們可以做以下的事:

**大喊這裡有人溺水需要幫忙

**尋找橋上有沒有掛救生圈可以扔

**自己身上有沒有寶特瓶、保溫瓶可以扔

**附近有沒有更長的東西如水管可以給溺者抓

 

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!

事實上那根樹枝只要綁上皮帶、外套、衣服褲子等隨身服裝,可能就夠長了。

 

絕對不是只在旁邊喊「抓住那根木頭!」這種沒有幫助的話。

 

事實上那根樹枝只要綁上皮帶、外套、衣服褲子等隨身服裝,可能就夠長了
事實上那根樹枝只要綁上皮帶、外套、衣服褲子等隨身服裝,可能就夠長了

結語

看完這個影片,絕對不是讓你覺得「遇到有人溺水不要救他」,而是要知道「如何確保在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幫忙」

即便不下水的人,我們也有可能像影片中的觀光客一樣,只是剛好遇到有人溺水。

 

『難道以後遇到,你都不幫忙嗎?』

 

不是嘛~

但我們可以做我們能力所及,可以辦到的事。


延伸閱讀 水中自救三大技巧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