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十連假期間一起水域活動意外事件上了新聞版面。據報導,宜蘭南澳神秘沙灘10日晚間傳出有16人含5名孩童受困在當地海蝕洞,後於隔日上午7時,由空勤總隊採吊掛方式將此一行人救出,結束受困15個小時的驚魂記。
脫困後,當事人則對媒體表示,由於他人的賓士車卡在沙灘、堵住去路,因風浪漸強,他們才撤退到海蝕洞待援。事後來看,這起新聞事件在事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加以妨勉呢?
海灘開車跟你想的不一樣
這次的意外原因,受困者提到了回程路上被擱淺的車子擋住去路,導致他們只能原地待援。我在海邊擔任多年救生員的工作,幾乎每天都要在沙灘上開車,也有幾次「刁車」經驗。
要強調的是,在沙灘上刁車其實是件很危險的事,因為你不清楚何時浪會打上來,且浪越近的時候也會造成沙地更鬆軟,也就更難脫困。
在此提供幾個在沙灘或碎石礫灘上開車的注意事項:
- 觀察沙灘上是否有胎痕,這類路線因為有人開過,沙子被壓的較緊實較好開
- 不要突然重踩油門,也不要突然停下來,以固定車速穩定前進
- 盡量少轉彎,轉彎不要轉太大,避免打滑
- 不要開太靠近海邊,沙子可能過軟造成輪胎陷下去
- 看到大石頭記得要閃避,以防石頭撞破車底油箱
- 開上軟沙子的時候,記得放慢速度慢慢開
- 當感受到輪胎打滑時,千萬不要用力踩油門,這只會造成輪胎越陷越深
- 記得備「脫困板」與鏟子,必要時插入輪胎與沙地中間使用
- 如果當地居民、業者或釣魚客都建議撤退,請趕快走
- 在前往景點之前,先備好當地警局或拖吊業者電話,以防萬一
一般來說,只有四輪傳動車可以開去沙灘礫灘,一般轎車建議都不要前往;而四輪傳動車也有分不同馬力與傳動方式,如果車子的規格不足以應付,一樣有可能會發生卡在沙灘的窘境。
除此之外,在海邊開車就不能不注意潮汐狀況。請盡量避開大潮時期前往,因為原本行經的路線很有可能會被水淹沒。這次的意外事件便因圓規颱風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的雙重影響,滿潮後導致海水不斷往陸上推,即便沒有波及到安全範圍,心理的壓力也會很大。
天氣判讀好幫手:中央氣象局&Windy
多數人在出門從事戶外活動時,一定會先看氣候預報,了解該地景點天氣狀況如何。在從事水上休閒活動時,根據從事的活動類型去判讀天氣是否適合前往,也應是每位國民應具備的基本常識。至於如何判讀氣象是否合適欲從事的戶外活動?可以先觀看中央氣象局的長浪即時訊息與潮汐預報。
另外,以下幾組會影響水域活動的關鍵字,大家一定要瞭解:
1.長浪
長浪(又稱瘋狗浪)與一般風浪的差別,在於波浪週期較長,只要週期超過10秒就有可能會發生長浪。因為發生的週期較長,蓄積的能量也多, 因此浪的大小且浪打的深度都遠超過一般風浪。
另外,長浪通常是隨機出現,跟天氣、風向沒有直接關係,天氣好的時候也會出現。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釣客與觀浪的民眾,即便是好天氣時也會被長浪捲下海的原因;只要發生長浪通常都會造成重大傷亡。
2.浪高與風速
各個水域休憩活動對於浪高與風速的危險程度有不同的定義。像是潛水活動可能就需要較平緩的浪,最好在1米以下;而衝浪則可能依據你的能力有不同的需求,初學者可能1米浪就足夠,但中高階的玩家可能更喜歡2米浪;獨木舟與SUP在有強風的強況下較難划,但這也跟我們的目的地是順風與逆風有關係。
因此,從事不同戶外活動應具備不同的專業知識,並且瞭解自身程度與能力,才能正確判讀適合的氣象與時機。
除了中央氣象局以外,Windy也是從事各種戶外活動時經常使用的氣象觀察系統。除了可依據各種數據資料觀測氣象以外,在判讀雨量、潮差、浪高、風向透過設定皆可一目瞭然,是許多戶外玩家在安排活動前一定會使用的軟體。
安全自負應是一種全民素養
雖然本次圓規颱風已發布海上颱風警報,但或許是因為過去發布海警對陸地上的民眾影響不大、又或是本次尚未發布陸警之故,而使不少民眾選擇出門旅遊也放鬆三級警戒後緊繃的防疫心理。不過,颱風的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的確對海邊風浪造成極大的影響,也是造成這次意外的主因。
「你們警戒線拉那麼小怎麼玩?」
「水才到膝蓋為什麼不能超線?」
「我只是要踩踩水沒有要下水為什麼不行?」
以上3個問題都是筆者在海邊當救生員時常被問的。會有上述的限制當然有其原因,即便相關人員可從上述提及的潮汐與風浪大小進行判斷與應變操作,不過多數民眾不會理解,也沒有學習過相關水域安全知識。
我在海邊執業的生涯中,常常都需要三「吹」四請,違規的遊客才願意上岸,不是自認風浪「還好」,就是自認自己泳技純熟。但是,能在無風無浪踩的到底的游泳池游泳,與在海域環境真的是兩回事,遠難以相提並論。
在不熟悉的環境遊憩請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,且要有安全自負的想法,也應該事前就各種風險情境進行想定,讓自己提前具備「如果遇上意外該怎麼辦」的認知與應變手段。畢竟,最在乎你生命安全的人,絕對是自己。
結語
隨著台灣疫情降溫,疫情警戒也隨之降級,民眾也紛紛走出家門重拾戶外活動的樂趣,但也因此在各地水域意外事件頻傳。這些意外事故原因多數起因為不諳水性,或是對水域安全知識一知半解而做出錯誤的判讀,在不對的時間前往不對的水域從事活動,輕則徒增國家救援成本與救難人員風險,重則失去寶貴性命,留下傷心欲絕的親友。
如果我們能從意外中學習關於天候觀測與氣象資訊軟體的操作,進而降低戶外活動的風險,就能更享受水域活動帶來的快樂與心靈上的放鬆,也不會因此造成他人的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