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7日,宜蘭頭城大溪漁港發生連三波瘋狗浪,造成四名釣客死亡,當時曾在當地的李姓釣客事發前剛好離開買便當並拍下浪況,不料下一秒瘋狗浪來襲,將釣客們捲入海中。直到當天傍晚,已造成四人死亡、一人命危、四人受傷、一人上岸後自行離開。
根據《中央社》報導,另外有位協助救人的吳姓釣客表示,當時連續三個大浪打來,他發現整排釣客都不見了,幸好其中有一人距離岸邊比較近,大家趕快把身邊可充當浮具的用品拋過去,再幫忙將對方拉上岸。
受颱風海神外圍環流影響,這次的意外事件發生前,中央氣象局宜蘭站已連續三天發布宜蘭外海會有長浪的資訊,但還是不幸發生憾事。
瘋狗浪是怎麼形成的?
「瘋狗浪」好發於東北季風盛行的冬季及颱風季,根據氣象局統計,過去15年全台海岸發生瘋狗浪的事件已超過300件,其中以東北角發生的次數最多,例如前年「宜蘭內埤海灘沙灘車業者被捲入海」的意外,也是瘋狗浪造成的。
那麼瘋狗浪是怎麼形成的?引述維基百科對於瘋狗浪的說明:「瘋狗浪或稱異常巨浪是海洋中的一種湧浪(又稱長浪),通常是受強烈的低氣壓引起,波浪受氣壓影響,傳播距離遠,挾帶的能量較大,傳播速度較快。這類風浪在大海不易察覺,往往到了岸邊時,常在地形效應下,突然出現3到4公尺浪高,在風不大時,更容易讓人失去戒心。」
簡單來說,當浪接近海岸時,因地形、海流、天氣等因素,造成浪高突然增大。
因此,如果當中央氣象局發布長浪警報時,常見的海釣處、直立海岸的礁石、直立壁近海平台、海堤消波塊以及海底礁石多的海灘等,都是瘋狗浪容易襲擊的危險區域。
意外落海該怎麼辦?
由於颱風外圍環流過後是許多魚類靠近岸邊的時機點,這時魚況較佳,也成為許多釣客前往危險區域釣魚的理由。不過,由於許多釣客只是手拎著釣魚冰箱、小板凳和陽傘,在礁石或漁港區找一處好位置即開始釣魚,並不會著專業的救生衣及防滑釘鞋,若遇上天候不佳便容易險象環生。
針對釣客行為,在某些禁止垂釣的港口,可以根據《漁港法》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至15萬元罰鍰,但多數釣客並不會待在特定漁港,目前也沒有法令規定垂釣者必須穿著救生衣及防滑釘鞋,且因為夏天炎熱,穿著這些裝備不好散熱容易令人不適,故許多釣客索性抱著僥倖心態不穿。
筆者除在此呼籲釣客應重視穿著合適裝備之外,也藉由本文分享,假設你有穿著救生衣但不小心被瘋狗浪捲出去,可能會遇上的兩種狀況:
一、後面還有浪
一個人被浪捲出去,本能反應應該都會想要努力游回岸上,但如果是後續還有浪的情況下,不建議此種作法。因為會跳下岸的狀況多數岸邊是消波塊、礁石或直立壁近海平台,而這些石頭通常會因為附著生長了一些海漂植物而相當尖銳,所以冒然的游回岸上很有可能反被刺得遍體麟傷,或是被大浪一打就撞上礁石暈厥。
建議的做法:在靠近岸邊的區域,通常浪大也會影響到船隻救援,故建議往外海游,漂到沒有浪的區域,因為有救生衣的輔助漂浮可以讓溺者撐上一段時間,等待救援。
二、後面沒有浪
趁著下一波週期性的浪出現前,想辦法游回岸上,或是請其他民眾協助扔擲浮具把自己拉上岸。
救溺五步:叫、叫、伸、拋、划
不管是溪邊遇到溺水或發現有人意外落海,第一步就是「示警」,告訴其他人「這裡有人溺水了」,接著才是想辦法救助溺者。
政府其實一直有在宣傳該如何自救與救援,而消防署為防範因戲水可能發生的危險,除了常提醒民眾務必選擇有救生設備與人員的合法處所戲水之外,也有宣導針對溺水所推動之「救溺五步」,讓民眾可以戲水消暑兼護平安。
救溺五步:
1 、「叫」:大聲呼救。
2 、「叫」:打電話向119、118、110、112求救。
3 、「伸」:拿竹竿、樹枝、甚至是皮帶等延伸物,讓溺者抓住。
4 、「拋」:將球、保特空瓶、保冷箱等漂浮物拋向溺者。
5 、「划」:搭乘大型浮具如救生圈、魚雷浮標、或救生衣等浮具,划向溺者。
許多人或許不會帶著救生衣出門,但像海邊釣魚或溪邊烤肉時會帶著保存食物與飲料的保冷冰箱,這類器具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浮力,當有人落水時,也是一種適合拋擲給溺者的浮具。
結語
雖然目前多數人去溪邊或海邊戲水並不會穿著救生衣,但救生衣卻是最能保護自己的浮具之一。根據救生協會調查,釣客落水若穿著救生衣,九成以上可獲救;不穿救生衣則致死率高達七成。在從事跟水域相關的活動時,還是應當做好萬全準備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憾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