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木舟與SUP風潮背後:如何避免水上活動潛藏的風險?
所有戶外活動都會有風險,即便是使用載具、有穿救生衣的獨木舟與SUP活動,也是有可能因為準備不足或專業知識不夠而造成意外發生。因此,在從事水上活動前應先培養好自己的體力與基本知識,從平穩的湖、緩流的溪、到有風浪的海分級體驗嘗試。
所有戶外活動都會有風險,即便是使用載具、有穿救生衣的獨木舟與SUP活動,也是有可能因為準備不足或專業知識不夠而造成意外發生。因此,在從事水上活動前應先培養好自己的體力與基本知識,從平穩的湖、緩流的溪、到有風浪的海分級體驗嘗試。
游泳池是大眾最常去的游泳及戲水場域,不過因為附屬設施多,加上家長可能會忽略小朋友的狀況,還是時有耳聞意外的發生。因此,雖然游泳池環境相對安全,我們還是須注意好自己的身體狀況,並留意身邊的家人朋友。
不管去溪邊還是海邊戲水,防水袋既能讓衣物不濕又能製作成緊急用浮具,只要再多帶一條繩子就有可能幫到自己、也幫到其他人。在下水前先將這些緊急用浮具準備好放在岸上,以便不時之需,多一分保障也多一份心安!
救生訓練第一條:「岸上救援勝於入水救援,先自保,再求援。」當我們在水上出了意外,如果沒有任何漂浮物可以抓、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能力游上岸時,我們唯一的生存機會就是用仰漂保存好體力,盡可能在水裡撐上夠久的時間,等待別人來救援。
當我們在水上出了意外,如果沒有任何漂浮物可以抓、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能力上岸時(像是去海邊玩被浪捲出去或被海流帶出去),我們唯一的生存機會,就是保存好體力,盡可能在水裡撐上夠久的時間,等待別人來救援。
在我這幾年海域救生的經驗,多數救上來的客人都表示會游泳,但通常他們的意思是:在游泳池我可以游泳。那為什麼在泳池能游,在海邊卻變得不擅水性呢?因為海邊有浪、有看得見的離岸流、有看不見的暗流,漲潮有拉力、退潮也有拉力。